主頁

楊宗翰
梵文名字:Cittarainjana
( 意思:帶給別人 快樂 的意識 )

經歷:
阿南達瑪迦 瑜伽靜坐協會 理事長 (中華民國)
阿南達瑪迦 台北區 總地區首長 (全球)
阿南達瑪迦 公益基金會 董事 (台灣 財團法人)
1993年接受 阿南達瑪迦 靈性靜坐 啟蒙

最新文章

  • 《 愛因斯坦 說 》

    生活上最常聽到的愛因斯坦名言是什麼呢?我個人所遇到的絕對是以下這句,不知道大家是否跟我一樣?

    「複利是世界第八奇跡,了解它的人可從中獲利,不明白的人將付出代價。」

    但這句話是否真的為愛因斯坦所說、或他真的有說過這句話 ~ 實是一個大大大大的問號!!就像在大陸,常常會聽到「魯迅先生說」一樣,魯迅根本就沒說過,但大家把”名言”都推給是魯迅說的!

    更何況我個人對愛因斯坦的了解,這語氣根本不像是他的!

    有人考證,愛因斯坦曾經對媒體人的問題開玩笑地回答:「複利」,但這故事也是出現在他過世二十多年之後 ⋯⋯。

    複利這句會如此的被濫用,當然跟現實世界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有關,不是嗎?我個人最常聽到愛因斯坦名言的第二名是他關於素食的名言。

    我們先不管這句話的真實性,有些歷史名人明明沒吃素,很多素食團體硬拗說他們是吃素的,這也是問題。

    有佛書說,幾千年前什麼地和什麼地的人們崇信佛法。但遠不至前一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為兩千多年前的人物,所以這是在愚民嗎?

    種種的假訊息、故事與名言,不就是愚民的一類?

    以上我們得知,特定領域的人士,為了強化他們所要講的權威性,於是常常引用名人名言來作支持與認證,但這些名言極可能只是後人的以訛傳訛。

    不可不查呀!

  • 《 墊上 》

    安康喜悅練瑜伽,日日精勤念至爹;

    體位交神禪靜定,無窮宇宙是吾家。

    押 麻 韻 / 七言絕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至爹:至上父親

  • 《 自主 靈修 》

    談靈修之前,我們先來講講教育。

    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認為天經地義的學校教育,其實出現在人類歷史上才沒很久,大家從小從幼稚園到小學中學到高等教育的大專和研究所等,現在的孩子們似乎也一樣要走相同的路。但是所謂的全民義務教育,一開始出現乃是為了富國強兵,而其做法沿襲至今,是不是都像工廠式的運作方式??

    * 約 300 年前的 1717 年,普魯士為富國強兵而首開義務教育之先。

    * 約 150 年前,美國跟進開始。

    * 80 年前,中國正值抗戰,日軍逐漸進逼,重慶震動,於是也是為了富國強兵而開始義務教育。

    我們再以另外一種歷史進程視野來看 ~~

    歷史演進:

    工業革命 – 資訊革命 – AI 革命 ⋯

    相對應,應該要:

    工廠式學校教育 – 自主學習 – 徹底自主學習 ⋯

    為什麼呢?

    即便疫情加速了改變的速度,不僅教育上,甚至連個職業都強化了線上的工作,愈朝向自主性的學習或工作。

    現在為什麼還維持學校教育,那是因為老師這個角色還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但是老師在現代與未來將要扮演怎樣的角色,這又是另一個很大的主題,大致上老師仍然維持「傳道·授業·解惑」的傳統,但會更像是一個典型模範。

    所以在特定的時代當中,要有相應的方法,資訊革命了、甚至 AI 革命了,還在集中式的制式化教條化管理教學,不僅一批一批人會被落在後面,也阻礙了整體人類社會的加速進步。

    列表]~~~~~

    * 先後)18 世紀 – 20 世紀 50 年代 – 今日

    * 時代)工業革命 – 資訊革命 – AI 革命

    * 工作方式趨向)工廠 – 團體 – 個人

    * 教育方式)工廠式學校 – 工廠式學校 – 工廠式學校(仍)

    * 應該的教育方法)學校 – 自主 – 徹底的自主

    * 靈修本來就應是)個人的 – 個人的 – 個人的

    * 現下的靈修是怎樣的方式)課程 / 學校 / 補習班 – 課程 / 學校 / 補習班 – 課程 / 學校 / 補習班

    * 靈修回到)自主靈修!/ 自主靈修!/ 自主靈修!

    古代的世界各地工業革命前的教育,無論是兒童的、中等的、還是高等的、公家辦的、還是私辦的(私塾)、是啟蒙教育、還是大學或教會或皇家的研究機構,不也都是一起學習?一個班一個班的?是的,沒錯,但都是為了方便管理、共同切磋激勵、以及各種資源和人才等集中的好處。

    後來有了全民普及的教育,將所有的孩童送入學校,這是件很好的事,全民都能受教育,大大地推動了人類整體的進步。

    但在資訊時代跟 AI 的時代,大家要開始思考學校教育的成效與實踐。所謂的義務也是一種強迫,對於學校教育的許多問題,也都顯而易見了。

    於是 20 世紀開始,許多實驗性教育展開,而台灣於 2014 年開始,非學校型態教育也持續蓬勃發展至今。

    再怎麼遲鈍的人都知道,我們今天所處的是一個科技飛快發展的時代,AI 的出現,很多職業就要消失了,在教育上還停滯不前,一點都沒有隨著做調整,老實說,調整已經非常不夠了,因為時代一直像在大革命地變化,既然整個社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育不也應該要完全的改變而適應嗎?

    我們看看 1G – 2G – 3G – 4G – 5G 行動通訊:在第一代 1G 時,AT&T 只想做家庭式的無線電話,但是摩托羅拉想做真正的行動電話,於是掌握了商機,但在第二代 2G 出來之後沒有跟上,於是被淘汰。諾基亞和三星同樣地在第二代 2G 脫穎而出,掌控了市場,但是第三代 3G 蘋果智慧型手機出來,諾基亞還嘲笑和看不起蘋果的功能太花俏與電話不實用,但事實證明諾基亞才是沒跟上世代的公司,然後被無情地淘汰!

    以上講的是商場上的例子,但可以給我們在各方面很多的啟發!

    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皆因為沒有與時俱進的固守,很快就被無情的地淘汰。其他產業同樣也有太多的例子。

    今天或許是時代的變革太快,科技進步太神速,而社會上一些根深蒂固的制度本來就很難跟得上腳步,即便有想到要改變,也是一點一滴的,社會的發展本就如此,但本文提出這主題,為的也是想要讓社會的制度跟上時代的腳步。

    學校教育有一個很明顯的缺點就是太制式化,那些學業落在後面的人,很多時候這些孩子們 – 糟糕了,因為他們真正的能力可能並不是在學校上所強調的那些學業上,或許是音樂上、也許是藝術上、或者是體育上,當然現在學校教育越來越多元,台灣一直想要適當地教改,也是為了彌補這一塊,成效有沒有彰顯先不論,但是既然是集體的學校,學習總會存在這些問題,即便已經有多元分科的辦法了,但問題多少還是存在著的。

    而且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那些沒能跟著上學業的人,就等於是「被放棄」的人。約 35 年前我讀國中,男生 11 個班,女生 11 個班,升學班男女才各 3 班,等於男女生剩下的 7+7 = 14 個班都是放牛班,都是被學校教育放棄的孩子!

    但既然是全民教育,怎麼會有「放棄」這回事呢?

    況且被放棄的並不只有那些在其他方面有天才,但在重點科目上不好的孩子,甚至連智力上是天才的孩子,都會被當作是平庸、甚至白痴來對待,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看看這兩位對人類的貢獻吧!

    今日,自己可以透過各種便利科技的資源來學習,不僅每個孩子、每個學生都可以依其需要、依其天賦才能、依其興趣來成長,同時也磨練其未來在社會上謀生的技能。

    以上講的是「學校教育」,雖然無法完全對應以下要講的「靈修」主題,但多少可以給我們一個啟發。為什麼呢?

    ~ 因為對於靈修,現在有太多人認為,去上上課、聽聽演講、看看講道節目就是靈修了。

    真的嗎?或許也算吧,而且對現在人而言有這個需要。但真正深入的靈修,遠遠不只如此!

    尤其東方式的教育多半是被動的接受,西方則有較活潑思辨性的教育,雖然讓學生較為積極主動,但不管東西方的這些學習或教育方式,實在與靈修真正的意義仍有本質上的不同。

    大家太習以為常現今的教育方式,加上現在資訊的快速流通,導致有些人多讀了幾本書、多誦了幾部經,就感覺自己是大師了。

    本文從自主教育談到自主靈修,要講的是 ~

    讓孩子們,打自心裡去做做他們喜歡的事情;靈修上,每一個人都發自內心,有內在的熱情與誠心作動力,來持續精進地靈修,所有去參加的靈修和課程等活動 都只是助力,而非認為去參加活動或課程等這些外部作為就是靈修了。

    真心喜歡即會投入、忘我;即便遭遇困難、挫折、反對,即便種種打擊排山倒海而來,但真心投入的人會完全不以為意,因為就是喜歡做此啊。所有的困難、挫折等在「外人」看來太難以承受,但對於當事者,只是在享受做的過程以及其所給的滿足感,至於會遭遇什麼什麼,或許有吧,或許多少受一些影響吧?但當事者會覺得不就這樣嗎?!

    靈修不也是?一般人難以理解修行人的「怪」,怎能有如此決心毅力,其信心甚至可「殉道」 ⋯⋯。

    這全都是因為 ~~ 從內心深處的信念與喜愛啊!!

    英文有三字,說明學習知識和靈性修持的相同處 ~

    * Idea:外部的一個想法、理念。

    * Ideology:成為自己的理念、意識形態。

    * Ideation:如何從 Idea 成為 Ideology?需要靠一個人的 Ideation (理念觀想)。

    因此有些實驗性教育就是完全不「教」,老師如果有一點點的想啟發學生都算是「逾矩」的。

    為了是要讓孩子們自發性地要投入一件事情、喜歡一件事情、熱愛一件事情 ⋯。

    其實教育最終的目的不也就是這樣子嗎?只是學校教育能給的就是規格化、集體化、一致化。

    這或許有過去時代上的需要,當然現在已經弊病叢生,更對應不了新時代的需要。

    再說到靈修,靈修看起來是非常不自然的事情,要一個人去思索生命問題,去時時刻刻心證至道,要每天有規律從事身心靈的鍛鍊。不管是哪樣的法門,似乎都不像吃飯、睡覺一樣的「自然」。然而,生命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一直演化、演化、演化、至人類,終能「終結」這一宇宙之循環遊戲,回至無生無死、無存無滅的「原本境界」,難道不該「勉力」、「勉強」一下嗎?

    靈性修持就是將靈性的理念 Idea 成為自己的理念 Ideology,而 Ideation 就是中間的種種過程。

    老實說法門的確有高下,而各法門也都說自己是最高、最厲害的。不論如何,很清楚的,一個法門再怎麼厲害、再怎麼快速,修者一曝十寒、甚至就荒廢了,很多時候或許可稱這修者只是在游移重整,但嚴格上來講,還就是荒廢了啊。一個極其普通平凡的修行法門,也會因為修行者的誠信、努力和用功,早早超越了修行高深法門的修行者,更快地證道解脫。

    教育,談的是知識和職業技能上的學習,這方面是屬於由外向內「內化」的一個結果。但靈修呢?是一個找尋內在本有的神性之路,也可以說是「內外」統一或一如之路。所謂的知識是什麼呢?對人而言,知識就是客體的主體化,換句話說、就是外在的東西內化到自己裡面,譬如說你眼前看到一間豪宅,然後你把此豪宅的印象內化到你心裡,未來當再度談起這棟豪宅,因為這棟豪宅的形象已經內化至你自己了,所以你就憶起了這棟豪宅,憶起此豪宅的種種。其他的技能也都類似上述過程。譬如說學會演奏樂器、操作機器、或從事任何的事情也都是一樣。再者,我們把人為外在一切的規範與制度以及我們如何在這個社會在這個世間生存學會了內化在自己身上,以便讓自己能夠能在這社會上有立足之地,這就是一般的教育或學習。

    在更深的教育學習上,包括 AI 時代什麼叫學習?我個人認為,一個學生要找到他的獨特性,因為每一個人生來都是獨特的,即便不會在某一個特別的領域上頂尖或出類拔萃,至少能知道自己的興趣以及專長之所在,在現代與未來,找到自己的獨特性比過往又更顯重要。

    靈修在此可與教育學習一樣。自古至今,靈修總是要修自己,過去不管是東方還西方,在各大傳統或宗教當中都有自己的教團、僧團或組織,大家凝聚力量、凝聚磁場,甚至一起生活,一起處理修行上的各項事務,但跟學習一樣,自己學習了多少?自己領悟了多少?都還是自己的!別人奪也奪不走!不是有一句老話嗎?「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也算是對本篇很好的註解。不管是常參與修行組織的活動還是參與課程,不管是教學者還是學員,也不管這修行者是不是比較偏向自修,不管如何,自主靈修的概念在靈修上是最最重要的!除了課程和共修,或是像現在很方便的各種管道可以讀經、聽經、線上學習和共修等之外,能不能夠真正紮實地每日有固定時間的修煉,以及把各樣的心法實際運用在生活的每一個項目,在每舉手投足、每一個念頭當中實踐修行,或許無法時時達到深刻修行的理想,但至少是在時時刻刻當中,努力或試著去全然實踐老實修行、具體修行。

    不同於知識以及謀生技藝的養成,靈修並沒有一個真正現實上目標導向的學習或修煉。若說有,那也只能說是循著大宇宙本體這我們所有眾生唯一的目標,來領自己 ⋯⋯。

    學習的進度可以被評量被檢驗,但靈修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的。或許一些體會或悟境可以被檢驗,但若要跟教學學習上的評量或檢驗,靈修所要到達的悟或解脫,不是用任何世間的任何方法可以去量測的。

    年輕時我個人以為,那些中古世紀在修道院或在僧團裡隱修一輩子都沒出來的那些修士、修女、和尚、尼姑等都能得到解脫,但後來震驚於其實並沒有,有些仍在繼續輪迴。

    所以若要持續精進,甚至有突破性的進步,當然在教育學習上需要一些外在的激勵與協助。靈修上未嘗不是如此,但我個人認為靈修還需要有更精細微妙的助緣。

    而這些助緣並非想有就有的,反而是看淡一切、放下一切、無心無求,交付並臣服一切予宇宙至上之道,或許會有那麼一些些進步吧,因為在靈修上,「誠」可以說是最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唯一重要的!

    我們此生有幸運受教育,不像過去古代很多的平民,甚至包含現在很多地球上很多的地區小孩子沒辦法上學,我們能得到知識、能得到學問、能得到一技之長或謀生的方法,其實我們都很幸運很感恩。

    教育都如此了,靈修則是更為徹底。因為教育還要非常考量到現實謀生技能的養成,這真的是非常現實的考量;但靈修則不需要,是完全靈性導向的,在本質上是完全無求的!

    靈修從古至今也都是一班一班的,是的,沒錯,教團,修行者集合在一起,共修的力量大,能克服種種的物質世間的困難,修行者的生活以及心裡上的困難,並互相協助,人本來就是群居的生物,不管是生活上、教育上、靈修上都是啊!

    靈修也是在人際關係這一面向上,雖然是要去除「人我」,專心向道(西方說向神;東方說向佛、道),但是最終還是要回到自身,所有的努力與精進、所有的「悟」—— 仍就是一個一個「個體」、「個人」的體驗與境界。

    很多人以為吃素就是靈修?以為參加每月的 ⋯ 法會、每週的 ⋯ 班就是靈修?以為懂得一些宗教道理、會落上幾句經文就是靈修?

    雖然靈修不計任何形式,但即便是修得很高的人,仍每日有固定具體的修持方法,更何況是初學或是持續精進的人?

    每日固定功課 + 每分每秒都活在靈修中。

    靈修本來就是個人的事,當然共修很重要,但靈修本來就是個人的事,每日每時每刻每秒都在靈修中,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與一舉一動!而共修是靈修的一部份,讓自己更加精進的一個方式。

    因為最終,靈修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權利!一個人即便不是在這輩子開始修行,在未來的無盡時空中總有那麼一個時間點會要開始靈修、要持續靈修,直到解脫成道。

    而所謂離開靈修團體有兩種的顯示:

    1)OK 的是:雖然身體離開團體,但心確實始終在「道」裡面,被團體(教團)派去普渡眾生,深入不毛之地,到世界各個角落,去傳揚真理大道!

    2)不 OK 的是:自己出離了團體(教團),去享受那所謂的清淨,隱居自修靜坐,享受表面上的清淨,許多實例告訴我們,這並不是最終真正的清淨!

    接下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教育、靈修、生存、作為、以及存在等哲學的問題 ~~ 

    以下三種型態 ~

    * 過去:有受教育、沒受教育之別,最早只有貴族才有受教育之權。後來知識才藝等更普及,但多少仍受制於階級、財富與制度等而有差別。

    * 國家全民義務教育實施後:全受義務教育。

    * Unschooling 想法:對於制式化學習的反動。教育中有「學」、有「教育」,只是要反思,這「學」和「教育」是怎樣的型態。

    實驗教育中的家長們會擔心孩子們將來的謀生能力。這一直都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拉扯。

    因此我個人認為,全球各國包括台灣,要及早建立起因應新時代需求的更先進教育與學習之方式。

    對於教育的問題,我們必須知道有「教」跟「學」兩方,一個是主體,一個是受體。

    一般的學校的「正規」教育,是學校制式地教導學生們,依照學校的要求來完成學習。

    而現在體制外的教學有各種不同程度的想法,雖不同於體制內的強制一統化,但從完全放任不管的到折衷的都有,也就是在「教」的做法有弱與強的差別。

    但對於「學」這一塊,我個人覺得所有的機構,不管是學校還是實驗性教學,大多還是認為孩子們要「學」。

    但今天我們先把「教」放掉之後,也把「學」放掉看看。

    孩子們從小到成人,我們根深蒂固的認為就是要「學」,不管是學做人、學品德、學國英數理化歷史地理、學技藝、學謀生的職業才能等,都是要「學」 ⋯。

    但對孩子而言,如果把「學」換成「玩」呢?或者是把「學」拿掉,就純粹只是「做」呢?甚至只是 ⋯ 「存在」呢?

    * 作為 – 做、不做。要怎樣,才怎麼樣或才能怎樣。

    * 存在 – 包括生存,依著存在在做。若能如此,一來,自己正在生存;二來,自發性地做,而非「教育下的強迫」,也非「學習」,純是「做」,在做中,學習的導向目標沒了,中途的挫折和難關也不是挫折和難關了;三來,在這一切的做與不做中,意識到存在 ——— 自己的存在,然後是無限宇宙本體的存在。

    若有任何現實上的考量,像是未來將如何謀生等問題,我個人相信未來是樂觀的,因為現在學校教育並無法保證未來工作上的對等表現。如果及早有共識,並建立一套更進步與完善的教學來因應,即便在最底層經濟條件下的孩子們,在未來的世代能夠在這不是「學」,而只是「做」甚至是「玩」的成長環境下找到出路。生存著、存在著 ⋯⋯!

    結論 ~~~

    本文從才藝、職業、學術等來看教育和學習,今日的社會應該更重視自主學習,而在靈修上亦然,應該回到自主靈修。因為:

    * 精進的結果是自己的。脫離並燃燒掉累生累世的因果業力,沒有人能幫你擔,也沒有人能幫你燒,只有自己可以!

    * 成道與解脫都是自己的。除了沒有人能幫自己背因果;成道解脫也是自己得到,沒有人能代得了、沒有人能夠分享得了!

    靈修的道途上,所有他人的力量只是助緣,一切都還得自己來。

    參加每週共修、每季法會、或任何形式的課程和靈修講座,都只是輔助!!

    有人需要上課來督促自己,將此當作是在修行;有人本身已在修行,每日都有規律固定從事的靈修功課,他們去參加課程,一來為了精進,二來可能當老師,在下班或假日時常待在道場,這種算是最穩健的修行生活了;當然最徹底的是出家,都待在寺院、修道院裡,過著群居修道的生活。

    但俗語不是說「走出舒適圈」,也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在靈修上也同樣適用!

    所以本文的主題「自主」:

    * 教育:學習的自主,代表現在的學校教育制度出了很大的弊病,會一直淘汰並放棄學生。現在實驗性的教育以及各式另類的教育想法所談的自主性,也就在於不但沒有放棄掉任何一位孩子,還讓每一位孩子開展其獨特性,找到自己的路。

    * 靈修:修行的自主,代表著自發性、自制有規律地從事具體靈修方法的鍛鍊。

    常聽到現代是一個「天時緊急,道降火宅」的時刻點。過去人修道可能要翻山越嶺,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可以跟隨修行的老師;可能找了千里路、萬里路,花了很多年的時間,才找到自己一輩子要依止的老師;但現在這個時刻,加上借助了科技的便利,我們可能手指滑動滑動,世界各地的大師、導師、上師就出現在面前的電腦上或手機上。

    所以「道降火宅」正是如此,只要有心,修道的資訊,不再像以前保守得那麼秘密、經典只操縱在少數人、或藏在幾間寺院裡,然而要注意的是,即便現在資訊那麼的方便,靈修的總總訊息和法門那麼的蓬勃及容易接觸,但並不是看看聽聽就是靈修了。

    不管未來是末法時代、還是將要進入黃金時代,在現下這種「普渡時期」,每個人都比過去更容易接觸到靈性與修行,所以稱做普渡時期,普渡的意思是,人人有機會接近靈修、實際地靈修、甚至都有機會得道、成道。那麼在現下與未來將臨的時空環境下,把握靈修的自主至關重要,不然在修行上就事倍功半了,甚至白白浪費了今日時空下的特殊因緣。

    教育上,過去只能有限的人來學習,其他的像奴隸、農民、工人等,即便是平名也難得有受教的機會。然而歷史的演進,全民都能受教了,而今後在全民受教的基礎上,全民若能夠自主地來學習,相信未來更加光明!

    在靈修上,自主性也很重要,甚至比教育的自主性更重要多多了!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自己對千千萬萬世的輪迴,或許各種植物都當過了、各種動物都當過了,今獲人身,或許也已經當人當好幾輩子了,那就不要再浪費時間精力,自主靈修,除了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更對那不滅的靈魂、永生永世的靈魂負責!

    最後強調,本文並非有任何否定學校教育以及參加團體靈修班的意思,本文的重點在於,不同時代、不同地域與不同文化,加上個體性的不同,我們要因應不同的需求與變化,並與時俱進。不是每一個修行者就一定適合怎樣怎樣,不是的。今日的教育會是這樣的型態,靈修團體會是這樣的型態,也是因為大眾的需要。不管靈修上過往怎樣、現今怎樣、未來怎樣,最終還是得回到自己的本心,這也是為何本文談自主靈修的用意。當人人知道靈修、也完全自主性地靈修,這樣所有的共修以及修行課程才有了完整的意義!

  • (無標題)

    即使 明察秋毫;
    仍得 返觀自照!

  • 《 風生 .. 水起 .. 》

    本文將探討「風水」~~ 地理、人心和天道的一些事情。

    約二十多年前我在社區大學上了一門《卜筮正宗》的課。我本來是上這位老師別的課程,他在那課程講了一個故事讓我決定去上他《卜筮正宗》的課。這故事的主角是南宋大儒朱熹,也不知道這故事的真實性如何,我至今也還未查核過,但既然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故事,我覺得查核真實性也沒很必要了:

    話說某個人找朱熹,請他指點一個好的地理,而朱熹也好心地告訴此人哪個地方是一個很好的風水寶地。後來有人告訴朱熹「您不知道那個人嗎?他是個大壞蛋咧!」朱熹說:「噢,這樣啊,不過如果沒有遵循人理,就算得了地理,天理也是不容的。」沒多久天空打了一個大雷,將朱熹所指點的那個風水寶地給劈壞了。

    在台灣的修行團體,不管是佛教還是其他的宗教、甚至非宗教團體,都喜歡談論《了凡四訓》這本明朝的著作,這本書的重點在於「命由己造」,以袁了凡的故事作為主脈,袁了凡透過去惡造善及作「功過格」逐漸改變了他早被算定的命運。華人世界非常喜歡這本書,講解的重點也都在於「是可以改變命運的」。但是我今天所想講的卻有點倒過來,在袁了凡還沒遇到雲谷禪師的開示前,他身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不都一一精確地被預測出來了嗎?

    以上朱熹和袁了凡的故事告訴我們,風水學和算命學的確準,相傳鐵版神數更是不可思議的準,鐵版神數取材自《皇極經世》,託名邵雍所傳,其他很多命理的預測也並非虛假,很多讀者朋友應該多少自己也親身經歷風水或算命之效 ~。

    修行的確不太去理會命運、算命、方位、風水等。我這一生走來的修行路也的確是這樣。

    然而本文將一反各類修行文章之所講。強調以下四點:

    一)命相學乃真有
    二)改命改運真有可能,但這並非修行
    三)仍要靜坐
    四)尊重

    分述如下:

    一)命相學乃真有 ~~

    雖命運與相貌真能改變,修行人也不太強調命運與相貌,但對於命相學,也無需一味地否定之、蔑視之。

    我個人隨著年紀的增長,的確看到了一次次的案例顯示,算命與風水之驗真有實有,而且也發現很多很有名的或在高位的人物,更是特別相信所謂的五術。就拿風水來說吧,我住在台北這台灣的首善區,很多的豪宅大樓裡住的是怎樣的名人,商業大樓裡是怎樣的企業,看這些建築的地點、位置、設計與格局就很清楚地知道,這些名人、企業主是非常依照風水來去建置的。

    《了凡四訓》記載,袁了凡年輕時,在考試前認識了雲南孔先生,以邵雍《皇極經世》為袁了凡卜算一生之榮枯壽天。孔先生幫他算出三場秀才的名次都正確。

    孔先生又說,袁黃 (袁了凡) 的功名將止於貢生,官至四川的一個縣令,53 歲時壽終正寢,無子。袁黃接受孔先生之建議,放棄醫學,繼續科舉。

    袁黃後來於 37 歲時遇到金陵棲霞山雲谷禪師。雲谷禪師教他積德行善的改造命運之理,還傳授他《準提神咒》。袁黃做了記功、記過的「功過格」來督促自己,並自號「了凡」,積極為善助人、改過遷善,而於此,命運也改了,不僅未於 53 歲壽終,且生下一個兒子,並於 69 歲那年寫下《了凡四訓》,活至 74 歲。

    袁了凡成功地改變命運。但就我個人所知,命理學能推算出人的命運,但有說命運不能被改變嗎?

    二)改命改運真有可能,但這並非修行 ~~

    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但回歸「修行」,修的乃是「息滅一切的因因果果」,即所謂「舊業日銷 / 新業不造」。善報和惡報分別可比作金鏈和鐵鏈,既然是「鏈」就都是束縛之物,鐵的大家都知道不好,但金的可能還不願去掙脫呢,還想自願被束縛綁著呢!真修行之人,「斷惡」和「造善」並不是為了改運、還是為了要怎麼樣,因為這只是「作本分」而已!!修行本就是要造善,這是修行很重要的部分,若純只打坐一整天一整年(閉關除外),卻完全不思去救眾苦、去幫助他人,這修行已缺了一大半!!

    很多人說修行可以跳脫輪迴、跳脫因果的束縛,所謂命運這些世俗的氣數拘不了他或她。的確是這樣。然而、然而 ⋯ 吾人既然仍有這個五大元素所構成的肉身,我們仍在這一個由因果律所主宰的器世間生活著,我們仍處在五行之中,那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地修行、謙虛地面對及看待世間種種的束縛與限制。

    《了凡四訓》說,人的確是可以藉著斷惡修善而改變命運,是的,這些都是真的、都是對的。修行人說藉著修行可以超出五行、不受命運所拘,這也是對的。但是台灣的修行人普遍太強調此點,甚至說這些命理之學是負面的、是不值得一顧的,許多宗教人士太強調修行改變命運,我想他 (她) 們出發點應是好的,以此較「親民」的講法與教理來接引民眾,於是《了凡四訓》在此就是本極適合的教材。

    然而,看到更多的是「仍」被受縛於自己的命運當中,即便是道場,亦然啊!想說我們不要管什麼方位啊、什麼風水啊、結果我們看到道場的發展,也的確「仍」照著道場所在的風水之理一樣的發展,

    例如說分裂的格局。總部道場原有的格局加上新的設計、有新的功能,但在風水上會造成組織的分裂,果然在這之後組織分裂了。

    若錯認「改造命運」就是修行,那就大錯特錯了。

    必須先知道什麼「命運」:人活於世,就有其所謂注定的發展軌跡,這些所謂的「命定」其實不是別的,就是過去自身累世累劫的因果業力,這些業力在此輩子適當對應下的時空環境來顯現,人們認為或就把它稱作是「命運」。既然所謂的命運,就只是因果業力的「報」,那麼從今往後不再作惡並努力行善,自然就改變了所謂的命運了,這是很簡單的邏輯,也就像是《太上感應篇》最後所講的「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一樣的道理。

    所以,修行不是為了改造命運,這樣修行就修錯重點了,修行或許能改造命運、或許能超脫命運,但修行者並不關心這些,而是要銷熔所有好的業力與壞的業力,活在世上總要做事情吧、總要工作吧、總要幫助別人吧,這時我們當然不做任何的惡事,而所作所為都是善事,但是這些善事乃完全不求回報,一切交付於上天(or 神 or 至上本體),若有任何「功蹟」,那也都是上天與眾生之恩,權宜讓我有機會來做一些事情。

    修行人不執著於善、不掛礙於惡。做很多善事,那本就是本分事、那本就是應該做的,如此而已。或許行了很多善可以作為自己修行上一個更有利的支援與資糧吧,但真正的修行人並不 care,純粹只是做善行,那惡事呢?當然不會做,因為知道做惡事只是在當下與未來障礙自己而已,

    其實修行到下一階段,所謂「止惡 / 行善」這兩者也就沒有那樣的劃分了,譬如說吃素也是一種不作惡,而真修行人有真的思思念念要改變什麼命運嗎?真修行者只在道業上精進並無私助人,他們懷著無私的心去奉獻己身。我有認識的修行者,有在家的也有出家的,在災難現場去搬運屍體、找尋屍塊,也有很多身上沒幾個錢,獨身到非常陌生的國家,語言也不通,單純只是為了要傳揚靈性的理念與法門。他們有想到什麼命運不命運、改運不改運的嗎?

    的確「有」,但他們所想的這「有」是:要改善別人的處境,要翻轉別人的命運啊!

    人們先求生存再求溫飽,然後為了提高品質,有些人或許會去參考風水之學、命理之學等,這是個人的興趣,但作為一個個體的人,最終人是要靠著修行以及最後「靜」功,來達成超脫生活、超脫人生、超脫一切命運,最終的終極回歸!

    三)仍要靜坐 ~~

    還有大家只注意《了凡四訓》這本書,以為袁了凡只寫這本書,他另外還有好幾本書,其中《靜坐要訣》(or 《袁了凡靜坐要訣》) 我個人讀了後,覺得這本書甚至比《了凡四訓》還更重要,大家必須知道,袁了凡在遇到雲谷禪師對他開示改造命運的方法之前,他就是有在打坐修行的人,他是怎麼跟雲谷禪師對談起來的呢?就是雲谷禪師看他竟然打坐三天都不睡覺,那麼厲害啊,詢問後才知,原來是袁了凡他自己覺得自己的命運被算透了,心如寒灰,所以一動不動,雲谷禪師笑了:「我以為你是豪傑呢,原來只是凡夫!」於是教導袁了凡改造命運的方法,袁了凡製作了功過格,在每天努力不做惡事 & 盡力做善事同時,他仍是每天在打坐修行的,請讀一讀《袁了凡靜坐要訣》這本書,未來若有機會我們可以來聊聊這本書,會發現袁了凡對靜坐的修持是很有體悟的!

    以下為《了凡四訓》中記載袁了凡遇雲谷禪師時的情景,頗令人深思 ———

    [ 袁了凡留京一年「終日靜坐,不閱文字。先訪雲谷會禪師於棲霞山中,對坐一室,凡三晝夜不瞑目。」

    雲谷禪師問:「汝坐三日,不見起一妄念,何也?」

    袁了凡回:「吾為孔先生算定,榮辱生死,皆有定數,即要妄想,亦無可妄想。」

    雲谷禪師笑說:「我待汝是豪傑,原來只是凡夫!」

    袁了凡問為什麼,雲谷禪師回:「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但惟凡人有數;極善之人,數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來,被他算定,不曾轉動一毫,豈非是凡夫?」

    袁了凡再問:「然則數可逃乎?」雲谷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

    四)尊重 ~~

    我個人從年輕時開始求道、修道,我關心的只有修行的事,然而對於算命與風水這類事,我雖沒有很關心,但始終保持尊重開放的態度。

    雖然對五術「山醫命相卜」沒有很大的興趣,但我的瑜伽同修當中有幾位很厲害,他們對山醫命相卜很是精通,不然也多少有一些精通,好幾位師兄的中醫醫術精湛,也有會幫人看相、算命、占卜等,我則是樣樣完全不懂。自己雖然對包括「醫」的五術之學沒有很大的興趣,但始終保持尊重以及開放的態度,如果有緣分多了解、多學習,我也非常樂意。對於五術我們無需否定其價值,就中國而言,很多五術之學都是修行大成就者所傳下,他們之所以傳下這些東西、五術之所以會存在於這世間 – 必有其存在的價值與原因!況且《太上感應篇》裡講到,我們所不要做的其中一件事叫做:「壅塞方術」。

    現在網路發達,很多人可以在網路上發表高見。有的人說這世間沒因果啦;有的人引經據典說大家都是解脫的啦、大家要放下啦;有的人說方術、五術是邪術,不要去碰啦。然而,這些論點其實有著很大的似是而非!

    如前述,我們既然被賦予肉身而能借假修真,因果律以及天時、地利、人我之間的限制,然而若說真要超越這一切、超越輪迴、超越因果律法,還是得恭敬萬物、親和待人、尊重與遵行宇宙的各項規律,而不是否定它、無視其存在、說根本沒這些東西 ⋯⋯ 反而應該是要面對之、正視之。在種種的觀照中,一切皆空,嘴上說說沒有因果律就真的不會被因果律所束縛嗎?嘴上說說風水都是假的、都是騙人的,難道就對大家有幫助??正視之、面對之、甚至了解之、善用之,才不自欺欺人啊。

    我大二升大三時參加學校易學社所辦的紫微斗數研習營,一直以來,我對《易經》唯一的興趣就是透過它來了解宇宙的大道與哲學。但是大一大二時,我對《易經》還完全一竅不通,易學社在暑期有這樣的一個營隊,那時候我甚至連紫微斗數是什麼都不知道,就想說去了解一下 ⋯ 噢,原來紫微斗數是算命啊,那也好,當作好玩也學學吧,不過我不會特別再繼續研究,如果要學《易經》,我還是只對其哲學部分有興趣。

    《易經》分「哲易」和「用易」。前者指的是《易經》的義理、心法、哲學等;而後者就是所衍生的種種命理、卜卦、風水之學。前者「理」;後者「象 & 數」。

    《周易》在歷史上衍生出「二派六宗」~

    • 二派:易理派 vs 象數派。
    • 六宗: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莊宗;儒理宗;史事宗。

    老莊、儒理、史事三宗偏向於「易理派」:

    易理學派側重闡釋《周易》的精義名理和哲學思想。

    占卜、禨祥、造化三宗偏向於「象數派」:

    象數學派指易學史上與易理學派相對立的易學派別,側重對《易經》古經卦象、爻象、卦變的研究,以其所理解的道理而推導人事吉凶。

    ~ 看來我就是屬於「易理派」的嘛!

    有人說像孔子 (或是我這樣) 想要從《易經》當中來了解宇宙之理的,才是正途;也有人說《易經》就是拿來用的,《易經》的一開始也就是拿來用的。然而我認為 ~

    《易經》不管是哲學的、還是算命的方面,都是《易經》!

    以上四點,並不是要與袁了凡給他兒子的四訓 (《了凡四訓》) 來分庭抗禮,不是的,或許可看作是對《了凡四訓》這本在現代具有相當大影響力的明朝書籍之補充吧。

    所以當現在許多的修行人在強調《了凡四訓》的改造命運,請問有像袁了凡在遇到雲谷禪師前的靜坐以及遇到雲谷禪師之後的靜坐嗎?

    許多人以為求東求西、求改變命運就是修行,但這一點都不是修行,因為這些都是在求「動」;而修行卻是持續專注在那「不動」上 ~~

    • 動:能量!
    • 不動:意識!

    世間沒有一件事物不是在動,而且都是有限的,都具有成住壞空、生老病死的有限性,都是「能量」以不同種的形式來顯現、來運作;然則,「意識」卻是始終如如不動的,也是修行者唯一在修的。

    所以修行之後,或許有些好事發生或許命運改變了,但對真正的修行者而言,不管怎麼樣都好,因為修行者持續專注在那「不動」上,對於一切內在外在的流轉變化,毫無執著,也不與之共舞而起心動念。

    我們看山醫命相卜,不管是個人還是更大的個體,都是在處理能量的問題,醫治疾病不也就是嗎?

    而在運用像卜筮,以前國家或君主在遇到什麼國家大事,透過占卜來決定下一步該如何走。

    譬如說面相,古代不管是君王、軍師還是大將軍要用人,不管是長期的還是特定某一件事,如果有會看相的即知道我用的這個人適不適合,因為從「相」可以看到這個人的「心性」,他是不適合這個位子或做這件事情。

    所以五術等處理的是,在時間、空間與人物相對因素中變動的事情。然而修行就不是了,專注的是,那絕對、唯一且不動之本體。

    我的上師 巴巴還看手相呢。上師 巴巴早年在鐵路局上班, 祂的同事會來找 巴巴看手相。以前當我聽到此 巴巴故事,我很困惑:疑,靜坐不是完全不理會看相嗎?不是「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嗎?我的上師 巴巴怎在 祂年輕時在辦公室閒暇時幫人看手相呢?作為全知者, 祂無需借助任何什麼來了解一個人的怎樣怎樣, 巴巴只是利用「看手相」,來滿足那些圍繞 祂、來找 祂的人們的好奇心以及解決他們的煩惱與困難。

    我們乃屬於這「二元」相對的世界,這一切的善惡是非、命定與改命、風水能量問題、以及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剋,皆以那「一元」的無限絕對來觀照之。一切就只是那一元無限絕對,也只有那一元無限絕對才能通透ㄧ切。

    純粹嘴巴一直講、心裡非常篤定地認為,修行就能脫離「命運」、「風水」、「能量」的鉗制 ⋯ 嗯,佩服這信心啦,但修行還沒有那功力、境界,那也先別太鐵齒、傲慢了,還是謙虛一點,這大自然、這因因果果、這宇宙力量的強大,非一個小小修行人能抵抗的,若說要真能「擺脫」這種種的拘絆,只有:完全臣服於那唯一不受這種種所拘者 ——— 至上宇宙本體!!!

    這世界、這宇宙無處不因果,只有「至上宇宙本體」超出因果!無處不在五行內,無處不守風水之理,然而只有「至上宇宙本體」超出一切,沒有第二者!

    是的,沒有第二者!!

    所以,要真能「擺脫」種種的拘絆與束縛 ⋯⋯ 成為 祂 —— 至上宇宙本體。

  • 《 成為 》

    要從 探究 哲學 的思想家;

    變為 熱愛 生命 的慈善家;

    終成 冥合 神性 的密契家!

  • 《 17 SDGs 》

    2015 年聯合國提出了 17 項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發展的核心目標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當時,有 193 個國家同意在 2030 年前,努力達成這 17 項目標:

    SDG 1 終結貧窮:消除各地一切形式的貧窮

    SDG 2 消除飢餓: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SDG 6 淨水及衛生: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確保所有的人都可取得負擔得起、可靠、永續及現代的能源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建立具有韌性的基礎建設,促進包容且永續的工業,並加速創新

    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SDG 13 氣候行動:完備減緩調適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 《 三體 的 物理與科幻 》

    最近因為 Netflix 版的電視劇,《三體》再度成為討論的焦點!

    去年我曾 po 一文《我們太陽系,在宇宙中屬單親家庭》,藉《三體》討論了一些概念,今天延伸些別的。

    中國大陸科幻作家劉慈欣年出版的《三體》小說,受到全球極大的關注與熱愛,名人如歐巴馬、祖克柏、詹姆斯·卡麥隆等都讚譽有加,此書先是得了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授獎方通知劉慈欣,劉慈欣還以為是詐騙呢。直到今日,還是很多人訝異,這作者竟是中國人,也有人想說,他就是華裔美國人,《三體》用英文寫成,再翻成中文的 ⋯ No ⋯ 並不是,劉慈欣是道地的中國人,出生於北京市,寫的作品也都是用中文。

    我個人看《三體》,是先看小說、再看大陸的電視劇、再看大陸的動畫。上週到小琉球旅遊,民宿房間的電視提供 Netflix,看到 Netflix 版《三體》排名第一,於是追了幾集 ~~~

    • 小說:之前我從圖書館借了《三體》第一冊,由於我沒那麼多時間看小說,所以只是翻翻,並沒細讀,倒是劉慈欣的一些短篇小說讀得比較細。
    • 大陸的電視劇:出演的都是很知名的一線演員,去年初播出,我和太太覺得很好看,一起全部追完。雖然有國外的評論說拍得不好。
    • 大陸的電腦動畫:追完電視劇後覺得不過癮,太太又找到了早一些些時候的《三體》動畫版電視劇,於前年底播出的,但動畫的內容是《三體》的第二冊,也就是電視劇故事的後續發展。
    • Netflix 版:等於大陸電視劇的濃縮版,我覺得拍得更有質感,加了很多外國人角色。

    《三體》小說運用了好一些現在天體物理學的知識;加上如何解決三體問題,避免一次次的毀滅;乃至外星人入侵等 —— 規模視野宏大,有故事性,難怪得獎、難怪造成轟動與得到眾人的喜愛。

    根據天文學最新的發現,宇宙中恆星的誕生竟然都是雙胞胎 ~ 也就是正常的太陽系應該要有兩個太陽。我們的太陽系只有一個太陽,長久以來有人懷疑太陽系其實也是兩顆太陽,我們的太陽有顆伴星,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過去有科學家提出「復仇女神星」的假說,乃為了解釋地球週期性大滅絕的原因,但至今尚未能夠證實。

    由兩顆恆星所組成的系統被稱為聯星、聯星系統或物理雙星。

    聚星是指三顆或更多恆星所組成的系統。如果由三顆恆星組成,就稱為三合(重 or 元)星;四顆恆星的系統稱為四合(重)星;五顆恆星的稱為五合(重)星;六顆的稱為六合(重)星;七顆的稱為七合(重)星,依此類推。

    正常狀況下兩顆太陽的雙星:「雙體」,由於引力關係,太陽系的狀況將非如今日地球的穩定,更何況是三顆太陽的「三體」!

    我們太陽系因為就一顆太陽,行星等都以之為中心在繞在轉。星體的運行與其軌道是相對穩定的。生命要存活,穩定不就是必要條件嗎?亦即,所有的生活一日一月一年周而復始,文明也才能長久。《三體》此小說的立基主題即在此。

    我個人覺得,大陸劇的重點擺在三體組織的創辦人早前所受到的苦難而想讓外星人來解救我們這個星球;Netflix 版的則放在外星人要合理化他們入侵地球的原因 ~ 因為「三體問題」根本無法得到解決,三體人就讓地球的頂尖科學家們玩電子遊戲進入三體世界的困境中,玩家們要去破關、去升級,那要怎麼樣破關呢?玩家要了解到:在三體世界,文明一次一次很快地被燒掉、被凍掉、被窒息掉、被重力差給毁掉 ⋯,不管怎樣的文明,總是無法持續長久,唯一出路就是 ~ 逃出他們的星球去其他穩定的星球殖民。

    我個人對科幻小說發展史沒研究,但既然劉慈欣以《三體》為亞洲作家首次獲得雨果獎,又引起全球的轟動,代表其題材與內容有其特別之處。

    作者劉慈欣 2019 年在接受《紐約客》採訪中表示支持支持新疆教培中心,此爭議 Netflix 表示,不認同劉慈欣在維吾爾人問題上的看法,但由於劉慈欣只是影視原著的作者而非節目的直接創作者,故仍會繼續其改編和拍攝。

    Netflix 版的播出了。內容上,大陸劇和 Netflix 版是有一些取向上的不同。

    我們知道天文物理學在這幾十年中有了長足的新發現與新理論,即便幾年間,就有了大發現和大突破。黑洞為一例,我將有篇文章《黑洞 & 靈修?》來連結黑洞與靈修。

    我小學二年級開始讀東方出版社的《亞森·羅蘋全集》30 冊,這應該算偵探小說吧,不過東方出版社這套屬青少年讀物,30 冊讀完後好一段時間我超喜歡法國、超討厭英國的,原因當然就是福爾摩斯誤殺了亞森·羅蘋的新婚妻子囉。看戲痴啊!

    然後小學五年級開始閱讀了好幾本香港才子倪匡的一系列科幻小說,從第一本的《極刑》到《天外金球》、《藍血人》、《大廈》等等,一開始非常沉浸在閱讀倪匡的神奇氛圍中,但後來發現怎麼劇情最後都導向外星人,慢慢對倪匡的熱情就沒有了。倪匡當時對宇宙的認知和現在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既然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愈來愈多,AI 的進步又加了更不確定的因素,然而我個人認為,雖然許多科學家包括史蒂芬· 霍金認為,當我們接觸到外星人,情況會是悲觀的,因為地球以科學技術和其對能量的掌控而言,其實都還是非常非常低階的,遇到科技超越我們很多的外星人,他們的心靈層次不一定夠高、夠有包容心,想想過去的大航海時代和殖民帝國時代,西方人的高科技是如何施於各大陸的其他文明或原住民大家就知道了。但我個人是樂觀的,因為我認為,相對於科技層次的意識層次,能夠接觸到我們的外星生命不一定是要物理性的接觸,若是意識層次地來接觸,他們的愛與胸懷,是比我們大得多多的。

    不論如何,享受在地球道場的每分每秒吧。這享受請不要誤認為縱欲的感官享樂主義,而是把握每個「如永恆的當下」,整個宇宙如全息圖,我們回歸到原點,甚至回歸到那沒有原點的「那個」~~~!

  • 《 不放棄任何一個「罪人」 》

    密勒日巴有最精彩的修行故事。

    這兩本是上上禮拜我們在小琉球民宿 1 樓大廳書架上擺的書。

    過去諸大成就者中,有些的修道歷程非常精彩。例如中國的天仙狀元邱處機、純陽祖師呂洞賓和邱處機的師父王重陽等都是。佛門高僧中,就舉最有名的玄奘和惠能法師吧,他們的一生歷程也很精彩。

    但像密勒日巴這種,先是學咒術下冰雹殺死全村的人,造了大惡業,後為求道受盡折磨,經苦修而成道者就更少了。

    佛陀時代有「央掘魔羅 (Angulimala)」,因受誤導而瘋狂殺了 999 人,把受害者的手指頭串成項圈,最後遇到了佛陀,受其度化,終得贖罪與成就!

    而我的上師 巴巴的第一位弟子竟是個可怕的江洋大盜! 巴巴還十幾歲時一個人在昏暗的河邊打坐,Kalicharan 從背後偷偷接近 巴巴要洗劫加害 祂,但「莫名其妙」地就受了 巴巴的啟蒙,成為 祂所收的第一位弟子「Kalikananda 卡利卡難陀」,最後成道!

    耶穌三十歲開始傳道,出場的第一句話:「你們應當悔改,因為天國近了。」~《馬太福音 4:17》

    不放棄任何一個「罪人」啊!!

  • 《 KOL 的 社會責任與公德 》

    網路上已有一些討論,對於 KOL(Key Opinion Leader 關鍵意見領袖)的社會責任等問題,但最重要的一點大家都沒有講到,把眼界放大到更高的層次來看 KOL 對種種議題的發表,除了對每一字每一句負責,還真的有個遍佈一切的規律貫穿 ——— 因果!

    吾人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因果的潛在效應,若自己是公眾人物、講的話有一定的影響力,那這因果又將像漣漪一樣不斷地擴散,以下就影響力來談:

    • 助一人 vs 傷一人
    • (輕鬆) 助一人 vs 傷一人
    • (輕鬆) 助多人 vs 傷多人

    過去有所謂「公門之中好修行」,意思是你若作官,作個清廉愛民的好官,那功德福報的累積會是很大的,除了作個模範和表率外,一個政策可能就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了!

    但今日社會已完全不同了,只要一台手機自己也可變網紅,況且在有言論自由的國家,想講什麼就可講什麼,不是嗎?是這樣沒錯,但終就 ~ 不是自己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說者、講者在「因果」上對自己的言論百分百負責。

    因為 ~ 因因果果啊。

    就如此簡單!

    為何「公門之中好修行」?就是因為容易行善,而且影響者眾。現在的 KOL 多少也如此。

    說責不責任、公不公德,ok。因為這社會責任是大的,公德問題是要顧慮的,然而,社會責任與公德等問題,還是要自己背的!

    如上,言論自由並不能作為藉口或保護傘,要評論任何事,修行者會反覆思考一千遍以上,覺得可以才講出來。然而在此人人可以是網紅的時代 ~~~

    明明惡劣 / 卻說:文化不同

    明明造假 / 卻說:言論自由

    明明鴨霸 / 卻說:歷史使然

    文化、言論與歷史種種過程的推導都沒錯,但重點是:最一開始的原點 – 心態 – 就錯了啊!

    每個人都以為自己很有智慧、很懂,尤其自己是在這方面的專家或學者,很多人會這樣說那樣說,都是真心如此認為的,然而「真正明辨的智慧」就顯得最為重要!!

    說者、聽者,都要有明辨的智慧啊,除了不人云亦云,除了不盲從,更不要被情緒所左右,被群眾的煽動、激情所左右。

    不要說一般人了,即便是學者、即便是修行人,多還是會受到影響 ⋯⋯。

    這制約,是最難被擺脫的事物之一!

    不過,我還是要提醒,從古今中外的各歷史來看,非常顯而易見的,只有在多元的社會、在能夠容忍各種不同意見想法的社會,人類才能開始進步、才能得到很大的躍進。你我的觀點、想法、意見或許不同,但回到《伏爾泰的朋友們》此作品中,以伏爾泰說出而流傳的名言來作為本文結尾:

    「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為何要得到 “解脫”?》
很多人靈修之後,想要推廣靈修法門、想要讓大家也來修行,可是很多人不一定會領情,他們或許會說,我們過得好好的,我們現在就過得很幸福、很美滿了,為什麼要修行?為什麼要獲得什麼解脫?要「修行」?這聽起來很辛苦啊,要這樣還要那樣,我過得好好的,為什麼要去修行受罪?修行從一早起床,就要做一堆玄虛的事,也不知是真是假,有沒有真的效用,直到晚上入睡後,別都有一套套的事情要做,不僅僅如此,還要每天打坐、還要吃素、有時還不能吃東西(斷食)、還要做很多的鍛煉,然後花時間去利益他人、花金錢去幫助別人、費體力去做很多的志工服務,何必呢?我為什麼要去做這些事啊?
答:)修行,是為了更好!修正自己的行為,然後得到更好的結果!如果現正處於困境當中,當可自立自強,擺脫困境,向上提升;如果現在過得不錯,也可居安思危,利用現有的資源,為自己累積靈性上的資糧。否則,試看秦始皇希求長生不老藥,最後還是死了,而且還死得非常淒慘!歷史上,多少王朝的更迭,「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更不用說哪個後主成亡國奴、而哪個後主被殺了!世事無常,「變,是唯一的不變」!人們所需要的,是覺醒!
你享樂,別以為能永恆地持久下去;你意氣風發,殊不知前方有許多磨難在等著。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常常一失足成千古恨,苦啊!然而,一位父親,怎會讓他所生的孩子受苦?這父親,當然包括了”至上之父”!至上父親全然地慈愛,又怎會忍心看著祂的受造孩子們受苦!!
為了跳脫這無盡的循環,甚至是惡性的循環,人們必須要找到方法來跳脫輪迴,而方法也的確有,那就是修行!而且不僅要修行,還要精進地修行,以得到最終的解脫!
以佛法為例,修學佛法,要發兩種心:(一)出離心:指的就是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世界,是非常無常的!今天你有錢、過得幸福,並不保證下一刻、下一秒鐘也是如此!不只信念變化得快,就連物理的器世間也是如此!三界火宅、 國土危脆,都是在講這個道理!所以我們發出離心,就是要知道這世間的不完美,就是要回到真正的實相世界!
(二)菩提心:指的是要發至上的心,也就是「念念至上」的意思!所謂”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意譯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之心。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南達瑪迦」所說的「至上」!梵文anuttarā-samyak-sambodhi(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anuttarā)義爲「無上」,就是「沒有更高、更上」的意思,指「最高」。「三」(sam-)為「完全,合一,正」的意思;「藐」(-myak)則為「轉向,彎曲,寰宇」之意。「三藐」(梵語:samyak)為「全體、所有」,即是宇宙,漢譯爲「正等」,或解釋為「完美無缺的」。「菩提」(bodhi)則是「覺知、覺悟」。因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無上正等正覺”)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宇宙集體覺性!
菩提,就佛法而言,是”佛性”、”覺性”的代稱,起因於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成佛。而佛性(覺性),在佛法中是最高的概念!
佛法的基本教義,也就是佛陀初轉法輪時所講的「苦、集、滅、道」。第一個就是”苦”,為什麼講苦,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世間是怎麼樣的情況,要大家發「出離心」;然後講這世間”苦的原因” – “集”;再告訴大家這個苦是可以”被解決”的 – “滅”;而最後一點”道”,就是”如何達到解決”眾生苦和自己得安樂的方法,此方法就是”道”!所以所謂的發「菩提心」,就是要:求道、修道、成道!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兩句心經句子,第一句指的就是遠離”把無常當常、把夢幻當真”的錯誤,然後第二句,進入到生命最終極的目標 – 涅槃妙樂。
基督教《新約聖經》記載,耶穌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做我的門徒。」;又說:「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
“密宗瑜伽”的哲學裡,把「心靈」分為五大層次。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作用,分別導致”感官的好惡享受”、”思慮營營”和”幻夢”。而第四層的作用有兩個:「明辨」與「不執著」,也就是相當於我們前兩個段落所講到的「菩提心」與「出離心」,明辨什麼是我們真正要去追求的、什麼才是我們最終極的目標,然後藉著不執著這世間的一切、不依戀任何人事物來達到這終極的目標。而這目標也就是前個段落中,耶穌所講的”極貴重的珍珠”。當人們覺悟了,發現原來我們的目標,就是至上的宇宙本體,此宇宙本體是萬事萬物一切的本源,因著此覺悟,我們才能靠近到心靈的第五層,去接受”至上的吸引”!
所以學佛,要發這兩種心:出離心和菩提心。這也就是被普遍認為是《金剛經》中最重要句子之一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含意 – 應無所住:出離心;而生其心:菩提心。
「佛度有緣人」,如果自己不認清這世間無常的本質,沒有決心要成佛或成道,只一心想要在這個”成住壞空”的世間浮沉打滾,那麼仙佛有再大的能力,你(妳)不想被救或不想被渡化,仙佛想要救渡你(妳)也是不可能的!
在「阿南達瑪迦」,上師 巴巴講得很清楚,世間的快樂跟痛苦是相對的,兩者都不是我們所要的,我們不管做好事或壞事,都會得到反作用力,也就是”因果業力”:做好事會得到”黃金鏈”,做壞事將得到”鐵鏈”。不管是”黃金鏈”還是”鐵鏈”,我們都不要!都是束縛枷鎖!我們真正要”追求”的,是超越世間快樂跟痛苦的平靜,這平靜就是至上的喜悅(至樂、極樂、靈性上無限的喜悅、阿南達、Ananda )。
當螳螂笑糞蟲為什麼在吃大便的時候,螳螂卻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蟑螂;當貓咪在笑螳螂吃蟑螂的時候,貓咪的爪子正在為臭老鼠開膛破肚,準備飽餐一頓;當人們在笑貓咪吃臭老鼠時候,他們卻津津有味地在吃著神戶牛排和波士頓龍蝦。這些生物,在自己有限的生命條件下,自認自己所食用的,是世間最美味可口的,卻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至味”(至高無上的美味)!
同樣的,人世間有著種種的痛苦、快樂,這些痛苦與快樂,直讓人們「做戲瘋,看戲憨 」,不知去超越這些痛苦跟快樂!既然人所想要的就是「快樂」,但是世間的快樂,並不是真正的快樂,也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快樂。人們眷戀人世,覺得好玩,但這個好玩,很可能會帶來無盡的痛苦。殊不知在這些痛苦與快樂之上的,是無可言喻的祥和平安!這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或稱之為”大喜悅”!
阿南達(Ananda ),意思就是那無限永恆的大喜悅,也就是至樂、極樂的意思。所以我們「阿南達瑪迦」,意譯就是”喜悅之路”,一條通上真正大喜悅、大自在、至高無上快樂的途徑!
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受困了,何來解脫?不知受困,當然就不會尋求如何解開並逃脫這個困境。人若要解脫,努力加決心都不一定能夠達成了,更何況是沒有努力、沒有決心!快樂與痛苦,落在世間的二元對立當中、在太極的造化之內。唯有修行,放下一切,也承擔了一切,終可掙脫引力束縛、擺脫名利枷鎖,直往無極之巔、無何有之鄉、虛靈之境,並徹底了悟真空妙有之理,回歸不生不滅、無形無相的至上本位!
最後,我們還是不得不提非常重要的一點,本文雖說我們要去獲得解脫,但真正最高的心法是:不求解脫!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修持自己的身心,濟世與服務大眾!這個不求解脫的心態,卻能真正地引導我們得到最後的解脫,並讓我們時時自在、時時解脫!
親愛的朋友們,何不勉而行之哉!

• • •